一、編制依據
1、《公路橋梁加固設計規范》(JTG/T 522-2008)
2、《建筑結構加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》(GB50550-2010)
3、《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》(JTG-D62-2004)
4、我單位同類工程或類似工程施工經驗。
二、工程概況
主便道上“轉運河橋”位于良田鄉樂運村境內良田通往簡嘎的鄉道上,橫跨轉運河上,為單跨實腹式圬工石拱橋,橋長18.16m,橋面寬6m,設計限載10t。因1#主便道為本合同段大型機械設備主要運輸通道,舊橋不能滿足運輸使用要求,特將此橋改造加固。
三、改造加固方案
1、橋臺基礎。舊橋基礎為漿砌片石,高度一側為100cm,另一側為110cm,現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等高加厚處理,增大受力面積,與原有基礎共同受力。
2、橋臺臺身及拱圈加固。舊橋臺身為漿砌片石結構,高度200cm;拱橋為漿砌塊石,厚度50cm?,F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筑30cm厚,與原有圬工結構形成整體。具體施工方法:
(1)、根據現場地形采用Φ48鋼管搭設支架,用木板鋪設操作平臺,并設置斜撐和剪刀撐確保施工時支架穩固、安全。平臺搭設完成后,對原有拱圈表面進行拉槽處理,槽深1cm,拉槽后將表面清理干凈。
(2)、采用電鉆(配硬質合金鉆頭)沿原有砌體徑向鉆孔,孔徑25mm,孔深22cm,鉆孔時保證鉆孔與接觸面垂直,不可歪斜,鉆孔完成后將孔內清理干凈,保證干燥、無積水,再插入Φ22鋼筋,插入深度20cm,縱橫向間距均為40cm,及時采用高強砂漿進行注漿處理,注漿以少許溢出為準。
(3)、植筋工序完成后,將設計的Φ16、Φ12鋼筋同Φ22進行綁扎,形成整體鋼筋骨架,然后開始立模,橋臺臺身采用3015組合鋼模拼裝,拱圈采用竹膠板彎制成圓弧狀作為模板,均支撐加固牢固,確保模板內徑和鋼筋保護層厚度。
(4)、為了防止拱頂位置混凝土澆筑不密實,在拱頂位置沿橋寬6m方向均勻布置3個注漿孔,間距150cm,采用鋼管預埋方式預留孔,鋼管上部伸至新澆混凝土與原有圬工交界面,下部伸出模板底部,并將模底縫隙塞好,防止混凝土澆注過程中漏漿。
(5)、臺身及拱圈采用C30混凝土澆注,由拌合站集中拌和,混凝土運輸罐車運輸至橋面,采用滑槽入模,一次性澆注成型,同時根據需要開“天窗”振搗,搗固均勻、密實。
(6)、待混凝土強度達到80%后拆除模板,對預留孔處進行注漿處理,分別注漿完成后將鋼管封閉并切割掉多余部分。最后拆除支架及施工平臺,清運剩余材料。
四、質量保證措施
1、組織保證:成立質量監控小組。項目項目經理任組長,項目總工程師和副經理任副組長,工程部、安質部、試驗室、測量隊等相關部室人員為組員。
2、技術保證:由項目總工程師負責便橋加固的技術指導工作,工程部具體負責現場指導,安質部負責現場檢查;分工到人,責任到人,人人把關。
3、過程控制。工程技術人員現場值班,確保嚴格按照圖紙施工,每道工序完成后檢查合格后方進行下道工序施工。
4、加強質量意識,統一思想,堅持“百年大計,質量”的質量方針,保持行動一致,將工程管好干好。
五、安全保證措施
1、貫徹“安全,預防為主”的方針,本著“安全生產是企業永恒的主題”的原則,嚴格執行、交通部制定的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及現行的有關安全技術規程、標準,嚴格安全獎懲規定,做到有章必循,有令必止,確保施工安全。
2、加強領導,健全體系。項目部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,由項目經理任組長,總工程師為副組長,負責安全生產管理工作,安質部長、物資部長、工程部長為組員,負責具體落實安全工作。
3、開展安全教育,對便橋加固施工隊的所有人員進行安全教育,進行安全技術交底,普及率保證。
4、現場設立醒目的安全警示牌,安全員現場值班。
5、加強現場支架搭設安全管理,如彎曲、變形的鋼管應棄用。
六、環境保護措施
1、對每個參建便橋加固的施工人員進行環保教育,增強環保意識。
2、施工現場嚴禁將廢水、廢油等有害物質以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轉運河,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。
3、因施工造成的鋼筋、扎絲、模板的廢料等不得隨意丟棄,應集中堆放,集中回收處理。
4、施工產生的混凝土渣、水泥漿等雜物應及時清理,做到工完場清。